刘忠教授(中)在国家电网阿里中藏网联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
工业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支柱产业,随着“中国智造2025”、“广西九张创新名片”之先进制造业等政策的不断深化,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生产方式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发展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我校抓住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现代工程装备设计与智能驱动创新团队”应运而生。团队坚持产教融合的理念,经过近2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团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怎样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使重点专业进一步成为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是我校一直努力的方向。“现代工程装备设计与智能驱动创新团队”正是这样一支跨学科融合型的优势学科科研团队。
团队依托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群,把特种工程装备研究、特种工程机器人系统研究、工程机构动力学与优化、机电液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航天航空液压系统传动与控制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创新工作,较好地适应了专业教学需要和学科科研发展。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忠教授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坚持教学科研并举和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团结进取、业务过硬、能够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10人,其中教授2名(兼职1名),副教授4名,博士(含在职)6人。
团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力地发出了桂航的学术声音。2018年,团队负责人刘忠教授应邀参加了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并做“高原山地电网施工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2019年应邀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装备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论坛作大会主题报告“液压冲击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年,团队核心成员韩兴国副教授当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会理事。
在团队建设上刘忠认为,梯队建设是科研团队发展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团队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更是团队的未来,要更加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只有大家都跟上,团队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他说。
近年来,团队获得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及校企合作课题等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著作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实现了部分研究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未来,团队的目标是努力打造一支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团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提供重要的支撑,为广西及周边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刘忠说。
教学科研互补创新育人体系
智能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凝练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现代工程装备设计与智能驱动创新团队”成员坚持教学与科研互补,积极参与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9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评定中获得了一等奖。
“业界积极参与,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无缝链接。团队成员积极实践“3+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配合学院开展“引企入教”的方式,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团队成员参与了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建立了20余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了协同联动的长效保障机制。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构建“四段梯度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将实践教学环节分解为“基础认知-工程训练-综合应用-探索创新”四个阶段,做到工程实践训练大学四年不断线。构建实验教学“前展后拓”、实习实训“虚实结合”、毕业设计“真题实境”、创新实践“师生互动”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显著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受益学生达2000多人,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级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共获区级以上奖励100余项。近三年,机械类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2.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冲锋在前的总是共产党员
目前,团队正在进行“硬岩液压钻进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电网山地施工特种运输装备研究与开发”、“机器人机械臂建模及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航天航空用高速液压泵关键摩擦副动力学研究与状态辨识”“液压凿岩冲击凿入系统波动力学研究与应用”等重要课题攻关。开发了HY-30A型模块化山地液压钻机、轻便型岩心取样钻机、高原型机动双绞磨机、WF100型液压凿岩机等多款装备。
团队研究成果及研制的装备服务于广西周边地区地质勘探、国家电网阿里中藏网联工程施工,对高原硬岩、沉积岩及冻土基础钻凿施工产生重要作用,突破传统采用先进的振动环切施工工艺和液气联合驱动钻孔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施工功效,减低了施工成本,减轻了高原地区工人的劳动强度,预计产生上亿规模经济效益。目前已与桂林方兴机械有限公司、桂林金洋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熟安得电力机具制造有限公司、珠海云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联合多家企业组建并申报了“广西岩土钻凿装备与智能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家电网阿里中藏网联工程被喻为“电力天路”,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通南亚的重点项目,也是建党100周年的献礼项目。在极端环境中作业,要求高,责任大。在施工中,刘忠教授带领合作团队,克服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困难,在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进行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
在工作中,除了克服技术难题,让他感受最深的更是思想上的洗礼。“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他说,“在高原地带做工程,很多施工人员都有畏难退缩情绪,甚至辞职。西藏边境电网工程是我国改善民生的最后一公里,最后工程能顺利施工,冲在最前面的还是共产党员。我作为老党员,更要身先士卒,努力克服技术难关,优化工程方案,为国家、为人民节省人力物力,为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