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广西,依托大湾区领先的电子信息领域,培养具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在物联网行业从事技术开发、测试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历史沿革
本专业于2016年依托于原有的自治区特色优势一体化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而开设,2019年荣获学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022年获得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特色优势
1.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本专业特有的“1+2+N”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企业科研项目与教学、竞赛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程认知、项目实践、专业应用、创新实践的流程,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 依托“桂航—青软”产业学院的先进理念和企业资源,深度实施科研、教学、思政、师资、竞赛等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并与自治区内物联网关联企业共建“物联感知”和“智慧应用”2个科研平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3. 形成特色鲜明的“TI-桂航物联网创新基地”。
二、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改革思路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校“123456”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三个融入、抓实八化育人,深入贯彻OBE工程教育理念,探索“科研和教学、竞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智能机器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当中,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创新创业意识,航天品质的高水平应用型物联网专业人才。
图1 学校“123456” 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二)主要举措
1. 融入OBE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十四五”规划作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融入OBE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内容,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人才培养优化路径图
2. 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凝练课程内容
依托物联网产业和领域,根据企业技术岗位的精准需求,构建感知、网络、应用3个模块化课程,并以此制定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凝练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建设课程资源,如下表1所示:
专业 |
专业核心能力 |
课程模块 |
技术岗位 |
物联网工程 |
物联网系统硬件设计、测试、维护 |
传感器、RFID技术、ARM技术、Linux系统 |
嵌入式工程师 |
数据的传输,网络工程开发和维护 |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路由交换 |
网络工程师 |
软件系统设计、数据应用和开发 |
C语言、JAVA语言、Python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系统设计 |
软件开发工程师 |
表1核心课程和岗位对应表
3. 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特有的“1+2+N”工程人才培养模式(1基地,2平台,N应用方向),推动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的方式方法,以此来达到“科研+教学+竞赛”较好融合,如下图3所示:
图3 “1+2+N”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物联感知”和“智慧应用”的两个平台的主体作用,与企业开展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合作研发,共建专业实验室,将项目融入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人才培养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设成效
1. 专业建设成效
教育部第二批“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试点专业(2019);学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019);校级人才培养方案评比二等奖(2019);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 教学改革成效
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区级教改项目5项,本科优秀教学质量奖4项,校级重点课程4门,出版国家级教材2部,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
3. 人才培养成效
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90余项,孵化软件企业1个,教师指导学生完成10余项横向项目的研发,获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毕业生月收入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名均在学校前两名(麦可思2019和2020统计数据)。
三、专业负责人介绍
姓名 |
魏星 |
性别 |
男 |
专业技术 职务 |
教授 |
学历 |
研究生 |
出生年月 |
1980.8 |
行政职务 |
|
学位 |
硕士 |
研究方向和近三年主讲的本科课程 |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智能算法、物联网设计及应用、智能信息系统开发等。 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广西人工智能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武汉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荣获自治区教育工委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科研业绩:主持完成了广西自科基金 “蚁群优化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混合建模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8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项),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拥有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中文核心等以上期刊32篇。 教学业绩:主持完成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6项; 主持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各2项;荣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二等奖1项,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近三年主讲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指导多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 |
2021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2第四届广西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2020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21年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办的“立创杯”智能小车设计大赛
四、典型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实验室
该作品以Zigbee为技术核心、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由智慧电控、智慧安防监控、智慧环境监控、智慧设备管理、智慧人员管理五个系统组成,采用多种传感、网络、安全、智能控制技术,系统化的对人员、设备、安防、环境实现管理和监控,该系统可以使得实验室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深入贯彻了“万物互联”的思想,利用现有技术使得万物互联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实现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结合,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
该作品荣获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华南赛区)省级二等奖、荣获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荣获2019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设计竞赛暨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中南赛区)省级三等奖。该作品的完善与成熟给当代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
指导老师:张余明、朱昌洪
团队成员:徐兆德、雷小龙、许紫函、李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