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11/04/nw.D110000gmrb_20161104_1-11.htm?div=-1
【论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探寻科技强国从可能到实现的路径。
科技创新的系统性
系统来看,一方面,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共同驱动创新发展,是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系统各要素就是一个整体,它涉及企业、产品、市场、品牌等全方位要素的创新,包括统筹多方面科技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格局等众多内容,其本身自成体系,各部分、各环节、各要素相互关联,有机互动。
同时,这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机互动又具备有序性和趋向优化的特征。一方面,科技成果要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培育产学研结合、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这些都表现出创新链的有序衔接。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优化组合,从而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很强的趋向优化特征。
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针对我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也应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寻找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把群众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科技创新中,坚持人民是创造科技、决定未来的根本力量。这既引导我们思考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创新人才队伍,又让我们思考依靠谁推动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总之,科技创新具有引擎作用,而创新的真正引擎是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握创新核心要素、创造发展新优势、掌握核心竞争力。
科技强国从可能到实现的路径
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可能到现实的转化。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强调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不可能靠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定创新自信,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
同时,推进科技创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我国明确指出要通过政府规划推动,加上市场运行,整合配置科技资源,起到“四两拨千斤”和倍增效应的作用。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发挥好我国制度优势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财等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归根到底,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出创新发展活力,充分让创新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李幼平,作者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