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学校及2024级钱学森班师生代表应邀参加“新时代弘扬三线精神航天精神”专场活动。本次活动在陕西凤县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举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主办,来自全国20余家单位及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三线建设历史,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学校及2024级钱学森班师生参会代表
活动首日,钱学森班师生与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原创舞台剧《红光之厕所试验室的传奇》及微电影《爷爷的红光沟》。两部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航天人在秦岭深处艰苦创业的历程,展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师生们被剧中“厕所试验室”里科研人员克服万难、自主研发姿态控制航天发动机的故事深深打动,真切感受到老一辈航天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

观看“新时代弘扬三线精神航天精神”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特色课程展示

“钱学森班”学生同参会校友罗传勇(左二)、王养朝(右二)合影
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深度推进大思政课教育”主题研讨环节,钱班师生代表与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及高校的专家深入交流,围绕“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航天精神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议题展开讨论。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雨思代表学校分享学校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深度推进大思政课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她表示,钱学森班作为学校特色育人载体,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三线精神与航天精神的育人元素,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实践,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航天后备人才。

学校代表分享“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深度推进大思政课”特色做法
活动期间,师生们参观了红光沟航天精神展览馆及201洞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和复原的科研场景,系统了解了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事业从三线建设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发展脉络。在201洞展区内前,钱学森班学生徐瑞延、蔡弘立驻足良久,他们表示:“老一辈航天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能攻克技术难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传承这份精神,在学业中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师生们还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弘扬三线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揭牌仪式及“一生奋飞丈天高——任新民”纪录电影开机仪式,深刻认识到三线工业遗产在文化强国、航天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钱学森班”师生在红光沟航天精神展览馆及201洞展区参观学习
此次活动是学校“思政+航天”特色育人的重要实践。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航天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红色基地研学、航天专家讲座、科创实践等形式,深入挖掘航天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航天报国志向。红光沟之行不仅让师生们亲历了三线建设的历史现场,更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据悉,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作为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拥有“国家工业遗产”“全国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等40余项资质荣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加强与航天六院及红光沟基地的合作,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三线精神与航天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信息来源:航空宇航学院
撰稿:“钱学森班”师生|图片:李雨思、“钱学森班”师生|一审:樊勇|二审/编辑:刘亚宁|三审: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