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平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教育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牵住“立德树人”这个“牛鼻子”。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将德育价值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
把德知内化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基础
德知是对道德的一种认知,是实现德育内化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有德知的教育,就要回归育人初心,回归如何立德,回归德知内化。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在育德上的同频共振。
强化家庭教育在德知启蒙中的基础性地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获得“德知”的第一阵地,对人的思想启蒙起到基础性作用。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财富,也是德知内化的深厚根基。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注意培养孩子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才能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德知形成中的主体性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更是人生“德知”形成的主阵地。学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学文化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获得“德知”进而形成“德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充分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及时提供青年成长需要的知识营养与精神之钙,是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的关键。
搭建社会教育在德知内化中的拓展性平台。人“德知”的内化就是个人赋予社会化的过程。立德树人,不能忽视社会这个锤炼品行和砥砺品格的大平台、大熔炉,不能忽略社会教育的拓展性作用。强化德知需要利用好社会育人元素,深入挖掘和积极整合社会育人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学习中掌握道德知识,在社会角色体验中感受道德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使社会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做到德育“知情意行”的无缝对接。
把德性涵养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德性涵养既包括品德,又包括品德的培养和践行。德性教化根植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实践,积极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才能培育有信仰有精神追求的时代新人。
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守住道德底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人民至上的思想认同、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不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进入新时代,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代青年更应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始终不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凝聚道德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强大的道德力量。青年一代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各类各级学校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把德行践履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归属
“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行是内在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是在德性的内在驱动下追求向上、向善的行为。立德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立德就是要树立德业、重义崇德,注重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强道德自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爱国主义也和其道德情感一样,使人趋于高尚。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才能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在培育责任感中形成良好道德认知。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责任就是一种道德,新时代的广阔舞台,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呼唤各行各业的奋斗者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历史的重任。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积极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提升能力本领中锤炼品德修为。担当使命、成就梦想,需要过硬的本领。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筑梦、追梦、圆梦路上修炼品德,做到以德立身、以才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