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抖音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桂航要闻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在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效。1113日广西日报要闻版“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广西腾跃”专栏以《着力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对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现全文转载如下:

着力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提升办学内涵服务地方发展纪实

201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南方惟一一所航天类本科院校;

2013年,招生录取出档线均超出广西本科第二批次控制线近30分,成为“最抢眼”新建本科院校;

2014年,学校作为全区第三所正式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高校,应用型本科建设迎来新机遇……

谈起学校迅速发展的缘由,该校教职工普遍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服务、改革。近年来,该校狠抓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学校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花大力气书写“服务地方”这篇大文章。

“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才能获得更大的办学空间,才能走好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校党委书记李幼平说。

探索新型育人体系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桂北地区,桂航2009届毕业生罗弦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短短几年时间,他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就业到创业、创业到事业的三级跳,多次受到国家级媒体的报道。罗弦坦言,自己的成功,受益于在桂航期间学习到的创业知识,“大学期间,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从解读大学生创业政策到选择创业项目都有老师手把手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创业梦。”

罗弦说的创业课程,正是依托李幼平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和机制》所独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一个环节。在这套体系中,探索并推广实施了诸多成功的育人实践,如“双证书”就业保障模式、“三对接”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等。

据了解,在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后,该校的实践课程达到了总学时的46%。“人才培养重点突出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及综合能力。”李幼平说。

201491日,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陈家义和同学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理论,而是来到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为期3周的金工实习。“砂轮不时飞溅出闪耀的火花,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大家都一丝不苟地打磨自己的作品,虽然胳膊酸了、腿脚麻了,但那都不是事儿,实践出真知。”这是小陈完成第一天“工作”后的心得。

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改革,显著提升了学校输送人才的能力和质量。2009年以来,该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都持续位居全区同类高校前列,特别是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能源类、汽车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为我区“14+10”产业体系输送了6236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广西做大做强做优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开展区域特色科研

打造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智库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许多新情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科研工作要走出实验室,善于联系实际问题,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中实现科研的价值。”该校校长易忠常常对师生们这样说。

现今,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特色研究,以科研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桂航师生们的共同追求。

“中小微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从业人数都已占到广西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支撑县域经济乃至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提升县域软实力也将大大提升全区中小微企业竞争力,这对推进广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大有裨益。”这一结论是该校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张一纯教授在认真调研之后得出的。

2014年,这一以广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为重点的课题《西部地区县域软实力对中小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这项研究将首次对广西县域软实力与中小微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我区提升县域软实力和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出对策和指导,有效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丰收。

作为以“航天工业”起家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在航天科研方面拥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实力。近年来,该校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遥测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在无人机通信、多机协作通信关键技术、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地图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究,服务广西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填补了广西民用航空技术领域的科研空白。

调查显示,2013年广西航空物流货运量近13万吨,同比增长5.7%,已经跨入了大发展时期。而与这种高速发展相比,对航空物流管理的研究步伐却十分滞后。为了推动广西航空经济发展,学校与广西航空学会联手打造了“广西航空物流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航空物流管理研究,在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信息管理、安全与装备检测维修等方面多方合作,为地方政府与有关航空物流企业提供科学的物流管理规划与评估,成为推动广西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了科研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技术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在设立于该校的“广西高校机器人与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团队把攻关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上。通过焊接图像获取与处理、焊接设备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对焊缝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处理和焊炬智能控制,大大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速度和产品合格率。由该校研发的“圆盘剪刀片堆焊修复工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每年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广西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科研项目、航天科技民用化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获国家专利31项,省部级、市厅级以上成果奖励38项。建设了11个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中心和3个人文社科基地,积极培育了焊接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应用、空间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和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创新团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实现校企双赢

2008年,该校与桂林鑫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千里眼无人机”,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被迅即调往北川、绵竹等重灾区航拍灾情,传回了第一张震后图片信息,为国家有关部门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国内第一次运用高科技遥感无人机技术及时获取灾区情报,是科学引导抗灾救灾工作的典范”。“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项目,被评为广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之首。

目前,无人机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项,无人机新型产品远销国内外,产生经济价值已逾2亿元。20121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桂林调研期间,对该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从突破学术型园囿走向应用技术大学的桥梁。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道路上,该校紧紧围绕“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理念,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在与区内企业协同创新中实现了校企“双赢”。

学校与柳州市俊信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中多工位自动焊接关键技术”项目、与桂林航龙科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小型无人飞行器智能操作及异地远程无线传输控制系统”项目,获自治区千亿元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立项,研究成果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万元;与万向钱潮(桂林)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协同完成了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视觉辅助机器人变位机焊接工作站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年均为企业节约成本逾500万元……

2013年底,学校与广西好学都市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广西首个综合性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探索建设现代职教“立交桥”。平台通过“云”视频,有效解决继续教育教学方式落后和学员工作学习矛盾的问题,现已引进区内外多所不同类别的合作高校,可开展从专科到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目前,全区14个市共建立有55个学习中心,预计未来3年内,该平台将服务各类继续教育学员两万人次。

“今后,学校将坚持走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全力助推广西经济社会早日实现腾跃。”李幼平信心满怀。

新闻链接:http://www.gxrb.com.cn/html/2014-11/13/content_1051446.htm

上一条:中国航空新闻网:桂林航院校企合作助力桂林低空旅游发展

下一条:著名性教育专家彭晓辉教授应邀来校讲学

最新动态

  • 微信
  • 微博
  • 抖音
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771)12388
举报网站:http://guangxi.12388.gov.cn/
来信来访地址:桂林市金鸡路2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天楼531室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Add):桂林市金鸡路2号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0773-5863280传真(Fax): 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 0773-2253028

版权所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CP备案号:[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159号